温暖的生日
那是一个平常的中午,食堂回来坐在位置上,等着自己进教室的时间(每天中午都会故意不提前去教室,让孩子们随意听听自己喜欢的歌,放松放松)。突然,一群孩子们拿着英语书冲进来排着队背课文,心里还正在得意今天孩子们的积极,又来了几个孩子,催促我时间到了,该去班级了。拿着日常的物品,和孩子们一道踏进教室,黑乎乎的教室里突然传出一排排生日快乐歌,前方是几个孩子端着生日蛋糕,走到我跟前。原来,是有一次周五放学后一起学习的时候提到生日被一个细心的孩子记住了,策划了这场活动。眼泪婆娑中,看到孩子们推过来桌子,唱生日歌、切蛋糕、许愿、拍照、还有那一张张被奶油涂得只见两只眼睛的脸,可爱极了,也真实极了。在毕业前,我们写了一篇《The most unforgettable event in my junior high school》,很多同学都认为是这一次“过生日”。
或许因为那一天,他们第一次感受到完完整整自己策划、执行、参与去创造了一次美好而深刻的记忆;或许也因为是他们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天天给我们讲初三人、时时强调中考的班主任是我们真实的“朋友”。
“不打”不相知
咦?桌上莫名出现了一个小本子。问了问,才知道是从厕所洗手池上面捡过来的,不知道是哪个粗心的娃娃。翻开看了看,天啊!上面写了一些自己不好的情绪,外带老师们的外号。
“亲妈”确认过字迹,证实是本班女生,一追问,对老师的尊重完全都没有了,还说班级很多同学都这么称呼过。当时的自个儿也陷入了情绪的魔爪中,班主任“常规”手段都想用一遍,因为强调尊重他人是做人基本的准则,何况尊师重教、感恩是一个学生应该牢记在心的行为规范。但毕竟所有的问题出现都有它的原因、孩子们这个年龄阶段也有他们的思维和角度、 青春期的孩子个别差异也很大,于是选择“不在线”的缓冲,那天中午和下午没进班“絮叨”。
第二天一早到校,桌上29张卡片、一盒巧克力、一只鸡蛋(有一次忘了批阅作业,感叹记忆力不好,自此每天早上桌上都有了一只来自食堂的鸡蛋),原来是班长利用自习课带着全班讨论了这件事,那个外号是在电脑上输入老师们名字首字母出现的,没有恶意。但孩子们决定用3班的方式给老师们道歉。误会解开后,我也给孩子们写一封回信,用学校信封封好,给了孩子们。
“不打”不相知,有时候,等一等,换一换,穿越体味的认知更加深刻!
——刘明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