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王府外国语学校
CHENGDU ROYAL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EN
关于成都王府
联系我们
小学部:18148139972
初中部:15184469592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国色天乡江宁南路168号
国学,贯道器以为一,蕴藏着恒久的处世之道与人生智慧。圣贤之教,可长人心之灵慧,可消现世之浮夸。“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国学馆”致力于完善孩子的心性和品格,引导孩子的日常行为,启发孩子学习国学的兴趣,从而为其一生的成长和践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倡“以德施教、育人为先、中西合璧、励志未来”的办学理念,2020年9月15日上午,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在小学部教学楼前举办了一场极具仪式感的国学馆开馆活动。莅临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温江区教育局叶显红督学,温江区教育局周培英督学、温江区研培中心初中部主任李中华主任、、温江区万春镇中心幼儿园薛晨副园长、温江区鱼凫双语幼儿园杜雪主任、奥尔夫国际研究院吴鲲院长、温江区电视台记者简雪艳,以及屈氏家学第75代传承人屈老师、蒲娟老师等。参与本次活动的还有成都王府的师生及学生家长们。
下面一起来领略一下本次活动的风采吧~
汉服文化,是反映儒教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虔诚之心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穿戴汉服是感受中国的古典韵味,是从内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敬,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要的一课。王府的小学童们为了祝贺国学馆开馆,穿上了整齐庄重的汉服,在老师的帮助下整理衣冠,以表对先贤及师长的尊敬。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千百年来,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布衣百姓,无比敬仰和缅怀至圣先师。”击鼓祭圣,“咚咚咚”每一声都敲得深入人心,每一声都能激起我们的慷慨激昂。追慕圣贤,焚香礼拜,孔老夫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出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稳定传承。新生步入学堂,恭立孔子像前,礼拜先师,表达对于先师的敬意,让孩子们明白尊师重道的意义。“承千古之礼,传为明之情。”尊师之德沐于心,将德高尺行记于心。
03
“天若不生仲尼,则万古如长夜。”教学生们进香祭拜孔子就是让他们从小学会尊重知识,尊敬老师,传承智慧。
04
最后,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管小波校长分别为学校国学馆的馆长及讲师颁发聘书,聘请学校德育处敬建东主任为国学馆馆长,聘请蒲娟女士为国学馆讲师。
管校长在活动中说到,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世世代代志士仁人使我们的民族万世一系、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之林。成都王府国学馆的建立让孩子们身沐中华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在国学馆里可以习得传统文化,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获得诗文经典的熏陶。学校将坚持国学文化传承与国际理解教育,同学们通过国学课程的学习将圣贤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上,获得精神的力量,获得道德的升华,获得理想的信念,自觉地以他们为榜样,成为具有文化底蕴深厚,国际视野开阔的新时代的好少年。
成都王府国学馆开课啦!
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国学馆将建成一家集古今中国文化精粹于一体的教育实践基地,扎根于成都本土,意在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为温江的教育和文化事业贡献力量。国学馆将以屈氏家族为先导开展国学教育,采用各种形式传播传统国学学习方法,真正让国学走进孩子的生活,滋养孩子的精神,让国学活起来让孩子们在古今中外浩淼而优美的文化艺术的海洋中畅游,培养具有民族情感、高尚品德,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当代优秀人才。
成都王府国学馆讲师简介
蒲娟,屈氏家学75代传承人,从小学习家传国学,继承并创新了家传国学,形成了独特的儿童国学学习体系。定居成都后,多年被温江文化馆市民文化学校聘为国学老师,多年坚持在温江区文化馆开设公益儿童国学班及成人国学班;并在泡桐树小学、银都小学、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茶店子小学、光华实验小学、光华实验幼儿园、成都七中、电子科大附小等学校开设国学讲堂,令许多家庭受益。
成都王府国学馆馆长兼书法教师简介
敬建东,现为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德育处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教育工作 32 年。在北京王府学校工作12年,担任文综教研室主任、年级主任,清正书画院院长,连续10年义务为北京武一师(含国旗班)战士进行军事院校高考前指导,高考成绩深得部队首长赞誉。敬老师采用毛笔书写高中语文教案,笔耕不辍,潜心书法研究,专攻篆书,兼修楷、行、隶。所教学生多次荣获国家级比赛奖项,教学成绩斐然!
任课教师:敬建东
上课年级:三年级以上学生
上课地点:国学馆
课程简介:书法是我国富有弹性的独特书写工具毛笔写的方式方法,并依据我国汉字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艺术手法而形成的。从形式上说,书法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讲究执笔,运腕、用笔、使墨、结构、章法(分布)、气韵等等。其艺术形式往往是通过艺术来表达思想感情,理想,亦即可谓“笔情墨趣”。
End
图 | 王洪基
文 编 | 丹妮 高昂 蒋东秀
分享到: